069 审判纳粹的关键时刻,作家们为什么要去“凑热闹” | 反法西斯战争80周年特辑03
Description
1945年11月20日至1946年10月1日,在德国的纽伦堡,盟军对德国纳粹的战犯进行了一场世纪审判。这是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,来自世界各地的250名记者、11位摄影和摄像师齐聚由被没收的城堡改建而成的记者营,当时仅存的可同时容纳如此多人的完好之地。这里既是他们的住处也是他们的工作场所;他们住在十人间,地震仪般捕捉着重塑战后新世界的脉动。几公里外,就是关押着的世界级头号战犯。
这是德国新闻界的“零时”、世界文学与世界历史相遇的“零时”,也是新世界的“零时”,《作家城堡》记录了这些战地记者们的心灵挣扎与反思:当油墨洇开,历史究竟是何模样?面对史上最骇人的暴行,人类该何去何从?对于这场空前绝后、举世瞩目的大事件,如何报道、怎么报道,关乎战后的世界走向,也关乎人们如何清算那段黑暗的历史。
本期节目我们继续“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”专题节目,借助《作家城堡》一书,看看审判纳粹的时候,作家为什么要去“凑热闹”,期间又发生了哪些有趣的故事。
“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”专题节目:
064 忠诚、对抗还是妥协,二战阴影下的日本知识人 | 反法西斯战争80周年特辑01
066 面对纳粹的暴政,哲学一败涂地 | 反法西斯战争80周年特辑02
<figure>
</figure>《作家城堡》购买地址
京东: 《作家城堡》
当当: 《作家城堡》
嘉宾:
林晓筱
1985年生人,浙江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博士,文学译者,现为浙江传媒学院文学院教师。译有大卫•福斯特•华莱士《所谓好玩的事,我再也不做了》《弦理论》《永远在上》,大卫•利普斯基《尽管到最后,你还是成为你自己:与大卫•福斯特•华莱士的公路之旅》,帕梅拉•保罗《至少还有书》,以及艾拉•莱文、萨尔曼•拉什迪、雷蒙•格诺等人的作品,参与合译《格兰塔•英国最佳青年小说家》等。
黄哲成
有趣而无用的人做着有趣而无用的事
豆瓣 @hzcneo
<figure>
</figure>韦斯·加拉格尔在判决宣布后跑出法庭,1946年10月1日
<figure>
</figure>城堡内的记者工作间。画面最右方坐在窗边的就是彼得·德·门德尔松
时间轴:
00:02:49 为什么1945年是欧洲的零点时刻
00:09:38 二战结束之后,所有的欧洲国家都面临着各自不同的问题
00:15:04 《作家城堡》故事发生的背景地点
00:21:26 《作家城堡》所使用的特殊的第二现场感视角
00:26:36 为什么《作家城堡》是一种特殊的非虚构写作
00:30:15 有哪些作家来到了纽伦堡审判的现场
00:36:40 选择作家来报道纽伦堡审判的目的
00:39:17 文学性视角下的纽伦堡审判的不同面貌
00:42:42 纽伦堡审判本身所面临的复杂困境
00:51:09 参与报道纽伦堡审判的作家们的不同立场
00:57:20 纽伦堡审判幕后的矛盾
01:01:58 报道纽伦堡审判时出现的种种偏见
01:10:31 《作家城堡》对于纽伦堡审判的书写如何加深读者对历史的认识
<figure>
</figure>赫尔曼·戈林在接受交叉询问,1946年3月
涉及书籍:
乌韦·诺伊玛尔《作家城堡》
伊恩·布鲁玛《零年:1945 : 现代世界诞生的时刻》
基思·罗威《野蛮大陆 :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》
奥利弗.希尔梅斯《希特勒办的奥运 : 1936年的纳粹盛典》
詹姆斯·乔伊斯《尤利西斯》
何成洲/ 但汉松 / 主编《文学的事件》
约翰·多斯·帕索斯《一九一九年》《赚大钱》《北纬四十二度》
伊里亚·爱伦堡《解冻》
威廉·夏伊勒《第三帝国的兴亡》
<figure>
</figure>记者营时期法贝尔堡的接待大厅
本期使用音乐:
开场:Scorpions —— Wind Of Change
中插:Orchestral SuiteNo. 2 in B Minor, BWV 1067- VI. Menuet
结尾:Udo Lindenberg—— Wozu sind Kriege da- (Remastered)
<figure>
</figure>美军随行记者合影,摄于1944年秋。右三为贝蒂·诺克斯,左一为艾丽卡·曼
制作团队
监制:Peter Cat
统筹:黄哲成
策划:黄哲成
剪辑:黄哲成
编辑:黄哲成























